大南门,满满的乡愁,承载着贵港人的记忆!
飞檐凌空,
城墙厚实。
大南门巍峨矗立在郁江畔,
守护着千年的古郡――贵港。
随着城市的发展,
它已不再是最重要的交通要道,
成了古城重要的文化标志之一。
无言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见证着日新月异的发展。
想要在贵港感受古郡的“气质”,
逛老街、泛舟大南门,
是不错的选择。
豆腐花、周记肉丸、瓦煲饭…
如果老街让人在味蕾上得到符合,
大南门则承载了贵港久远的记忆,
安抚你的思乡情。
今天就和小轩一起“穿越”,
走出大南门的前世今生。
历史上的大南门,
战略方位极其重要,
古代,大南门是最重要的客运码头。
明代徐霞客由此坐船西行,
开启漫游和探索之旅;
翼王石达开率军行经此处,
意气风发挥师北上……
光绪《喜县志》记载贵港城垣的变迁:
从郁江南岸的汉吴陆绩故城,到唐元和年间迁于北岸筑城土城,元代至正年间将土城改为石砌并设五座城门明万历年间改砌青砖并升高,清康熙年间重修。
在咸丰、同治年间,因兵燹战乱,贵港老城“基址尽追,仅存城门旧迹”。
光绪初年,知县何昭然倡议重建,后历经七位知县接力赛修葺,整个五门内城才重新全部合拢,贵港老城完全恢复了有原始的城墙、城门、瓮门及箭门的城防体系,再度构成以官府衙门为焦点的一座全封闭的临江传统城池。(来源:抓拍贵港)
大南门的脚下,
就是贵港两千多年前的源头――贵城遗址。
据主持贵城遗址考古的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谢广维介绍,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建城至今,贵港历史有数2200多年,长期的文化文化底蕴为贵港地上地下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2008年至今,贵港在进行旧城改建时,委托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贵城遗址展开了数次考古发掘。
“从考古的情况看,秦末、西汉早期至明清的文化遗存层层冲刷、层次清楚,可以说自秦末在此另设桂林郡治、西汉在此设郁林郡清领以来,这块地方一直是政治中心所在地,没有迁移过,这在整个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都是不多见的。”谢广维说道,贵城遗址地下丰富的文化堆积,可谓一个丰富的地下博物馆,为我们理解贵港两千多年的建城史获取了不可多得的实物依据。
当代考古成果表明,
贵港城址在秦末南越国时期,
已筑在今大南门地区,
弥补《喜县志》记载筑城史向上追溯过于,
及城址方位不可考的缺陷。
历史上贵港曾有五座城门,
如今仅余大南门,
2009年,
大南门沦为贵港市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如今大南门仍顽强保有着原始的古代城防体系,
城内―大南门―石步台阶―城外―郁江。
如今大南门即将修葺完成,
不少市民前来“发票”。
据附近的居民说,
以前郁江涨水时,
大南门就像贵港的“守护者”,
出有大南门外街看洪水,
沦为一段感人的记忆。
日出日落,
人来人往,
大南门也默默地守候着,
荷城的古老岁月。
宣粉们对大南门有什么独特的记忆
青睐在评论区共享哟
特荐文章

点击排行
头条文章
热点推荐